top of page
Search

經間期出血

  • 梁國軒醫師
  • Jul 30
  • 3 min read

ree

經間期出血|中醫


婦科疾病分為經、帶、胎、產、雜病等多個範疇,本期題目-經間期出血屬於月經病之列。故明思義,本病是指在兩次正常月經之間的陰道出血,伴隨胸脹、腹痛、腰酸等情況,常見於青春期或育齡期女性,有文獻提出好發於每年的六至九月。本病細分下可分為月經前點滴出血、月經後期的啡色分泌物拖尾、及排卵期出血等;而造成出血問題的因素又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病程長短不一,短至一個周期,長至數年不等,對患者生活造成不便,更甚者影響生育能力,不可不察。下文篇幅有限,故以討論功能性引起的排卵期出血為主。

 

 本病在現代醫學屬於異常子宮出血,源於排卵前血中雌激素下降過多或子宮內膜對雌激素敏感性增加所致,西藥治療上多見於排卵前補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聯合用藥,輔以出血時止血藥物治療,一般連續用藥一至六個月不等。中醫認為本病源於兩次經期之間氤氳之時陰陽交會和合不順,病位在肝腎沖任。王小云教授認為本病發病的主因在於腎陰虧虛,又因肝氣不舒而誘發。《上古天真論》云:“腎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藏之。”腎為先天之本,主宰後天生殖功能。女子常為陰血不足的體質,又兼飲食不節、房勞、熬夜等行為耗傷陰液,陰血更為不足,則虛火擾動胞脈,沖任失司發為本病;加上現代生活壓力大,思慮多,情緒時而暴燥時而低落,肝失條達,疏泄不用,肝血不藏;又或肝郁化火擾動氣血,迫血妄行,亦是造成經間期出血的因素。

 

中醫治病重個體化分析,即使兩個同樣為經間期出血的患者,她們的治療用藥也會有些分別。不同醫師因應流派不同或個人用藥喜好,在治療本病上亦會有些微分別。而在治療本病上,夏桂成教授與王小云教授同樣認為本病責之於肝腎,腎為先天之本,而女子又以肝為先天,但滋陰補腎雖為治療大法,也不能忘記發病時段的生理特點。經間期為陰陽流轉氤氳之時,腎陰虛的患者在此時會有陰道出血的表現,所以治療上多以補腎養陰固沖,但夏老與王老認為單以清熱養陰補腎是不可行的,以陰屬靜,會影響排卵的流暢性,抑制陽氣的升發,失去“動”這一現象,對於治療本病是不全面的。故以在益陰的同時要佐以扶陽,務求不損陽動之勢。舉例腎陰虛患者在處方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會佐以川續斷、菟絲子、巴戟天等助陽藥材,使養陰不致太過,在靜與動、陰與陽之間得以順利過渡。在療程上,夏教授治療本病的時間多為四個月經周期,第一個月經周期主要是止血,第其後周期則重在固本培元。

 

經間期出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相比其他婦科疾病看似較輕,但仍然不能忽視。個人應盡量避免過食辛辣炙煿之品,減少熬夜、或房勞過度等情況,調節生活作息及心理狀態,防患於未然,以緩和或降低出現本病及其并發證的機會。

 

經間期出血成因各有不同,上述討論只供參考,使用中藥需謹慎,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


 #經間期出血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