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肝脾腎三臟論治陽痿(附案一則)

  • 陳錦濤醫師
  • May 30
  • 3 min read

ree

陽痿|中醫


陽痿(中醫稱「陽痿」「陰痿」「宗筋弛縱」)的發病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治療當以​​調暢氣機、補益精氣、通絡振痿​​為核心。《景岳全書》云:「陽痿之病,多由肝、脾、腎三經之變。


​​1. 肝主宗筋,疏泄為要——調肝以通陽道​​

​​生理基礎​​:

●     ​​肝主筋,繞陰器​​:肝經循行過陰器,肝血充盈則宗筋得養,勃起有力。

●     ​​肝主疏泄​​:調節情志與氣血運行,疏泄正常則陽道通暢。

​​病理機制​​:

●     ​​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宗筋失養→陽痿(多見於壓力大、情緒抑鬱者)。

●     ​​肝經濕熱​​→濕熱下注→擾亂精室→陽痿伴陰囊潮濕、口苦。

​​治療原則​​:

●     ​​疏肝解鬱​​(如柴胡疏肝散)

●     ​​清利濕熱​​(如龍膽瀉肝湯)

●     ​​活血通絡​​(如蜈蚣、九香蟲)


​​2. 脾主運化,氣血為本——健脾以養宗筋​​

​​生理基礎​​:

●     ​​脾主運化​​:氣血生化之源,脾健則氣血充足,宗筋得養。

●     ​​脾主升清​​:維持臟腑位置,防止中氣下陷影響性功能。

​​病理機制​​:

●     ​​脾氣虛弱​​→氣血不足→宗筋失養→陽痿伴乏力、食少。

●     ​​痰濕困脾​​→阻滯氣機→陽道不通→陽痿伴體胖、苔膩。

​​治療原則​​:

●     ​​健脾益氣​​(如補中益氣湯)

●     ​​化痰祛濕​​(如蒼附導痰丸)

●     ​​升陽舉陷​​(如黃芪、升麻)


​​3. 腎主生殖,精氣為根——補腎以壯陽道​​

​​生理基礎​​:

●     ​​腎藏精,主生殖​​:腎精充足則性功能旺盛。

●     ​​腎陽溫煦​​:命門火旺則陽事堅挺。

​​病理機制​​:

●     ​​腎陽虛衰​​→命門火微→陽痿伴畏寒、腰膝冷痛。

●     ​​腎精虧虛​​→作強不能→陽痿伴早衰、耳鳴。

​​治療原則​​:

●     ​​溫補腎陽​​(如贊育丹、右歸丸)

●     ​​填精益髓​​(如左歸丸、龜鹿二仙膠)

●     ​​固攝精關​​(如金櫻子、芡實)

 

近偶有患者苦房事不順求診,略取一則簡單病案分享:

男,49歲,主述房事不順一年余,陰莖不能自行勃起1年逾,面對物理性刺激及影像刺激皆無反應,晨勃2-3個月一次。

初診:兼大便2-3日一行,多飲小便頻;納可,眠可,脈弦細,尺沉,舌淡胖齒痕苔黃膩

辨証:肝腎虧虛

處方:天麻鈎藤飲合六味地黃丸


二診:主述未有起效,大便1-2日一行,脈弦細,尺沉,舌淡胖苔薄

處方:天麻鈎藤飲合六味地黃丸加煅磁石、白朮

 

三診:晨勃一次,大便平;胃滯,納減;脈弦細,尺沉,舌淡胖苔薄

處方:東垣清暑益氣湯加仙靈脾,菟絲子

 

四診:維持一周1次晨勃,納可,大便平;但見感冒,咳嗽,脈浮,重取無力,舌淡胖苔薄

處方:溫膽湯合四妙丸加減

 

五診:咳減8成,但見咽癢,痰少難咯而清,時覺氣上冲欲咳,晨勃一周一次,自覺硬度理想,二便調;脈細滑,舌淡苔薄

處方:濟生腎氣丸合五子衍宗丸加蜈蚣、地龍

 

六診:咳幾消,晨勃一周3次,行房順利,但仍有改善空間,大便平;脈細滑,舌淡紅苔薄黃

處方:金水六君煎加五子衍宗丸加肉桂、車前子、蜈蚣、地龍

        持續調理中

 

​​總結:肝脾腎三臟協同治療陽痿的核心原理​​

1.    ​​肝調氣血​​——疏泄正常,宗筋得養。

2.    ​​脾生氣血​​——運化健旺,肌肉充盛。

3.    ​​腎主精氣​​——精足火旺,陽事堅挺。

​​臨床應用​​:

●     ​​肝鬱為主​​→疏肝+健脾(防肝鬱克脾)。

●     ​​脾虛為主​​→健脾+補腎(先天後天同調)。

●     ​​腎虛為主​​→補腎+疏肝(防補而壅滯)。

​​養生關鍵​​:

●     ​​調情志​​(防肝鬱)

●     ​​節飲食​​(護脾胃)

●     ​​慎房勞​​(保腎精)


 #陽痿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