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脂溢性皮炎

  • 李振威醫師
  • May 30
  • 2 min read

ree

脂溢性皮炎|中醫


脂溢性皮炎,中醫稱為“面遊風”、“白屑風”,是一種常見於頭面、胸背部等皮脂溢出旺盛處的慢性、復發性、淺表性、炎症性皮膚病,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其以紅斑、油膩性的鱗狀斑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為皮損特徵。

 

臨床特徵

1. 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在秋冬季節更易復發

2. 好發於皮脂溢出區,如頭面、胸背部

3. 皮損表現為略帶黃色的油膩性淡紅斑,境界較清楚,上有片狀鱗屑或結痂

4.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搔抓可能引起繼發感染(出現糜爛、臭味)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由於脾虛濕熱,外有風邪侵襲而導致,臨床上多見“濕熱上蒸”及“風熱血燥”兩種證型;治療上多以內服、外用中藥或針灸療法,同時飲食及生活調攝對本病的病程發展及預防復發亦非常重要。

 

 

飲食調理:    

原則:清淡飲食,避免助濕生熱,忌吃以下的食品

Ø 辛辣刺激:辣椒、花椒、過量的生薑或大蒜、韭菜、酒類

Ø 油膩肥甘:油炸食品、肥肉、動物內臟

Ø 溫熱發物:羊肉、荔枝、芒果、榴蓮、龍眼、海鮮(蝦、蟹等,易過敏誘發)

Ø 生冷甜膩:凍飲、雪糕、過多甜食(糖份助濕)

 

生活調護:

1. 皮膚清潔:用溫和的潔面或洗髮產品,避免過度清潔(去油太強反而刺激皮脂腺分泌)和熱水燙洗

2. 保濕:即使是油性皮膚,在炎症控制後或乾燥脫屑時,也需要選擇清爽、無刺激的保濕產品(尤其在洗臉、洗澡後)

3. 避免搔抓:抓撓會加重炎症和皮損,甚至繼發感染

4.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熬夜傷陰血,加重血虛風燥或內生虛熱)

5. 情緒管理:保持心情舒暢,壓力過大會影響肝氣疏泄,加重濕熱或誘發瘙癢(中醫認為“肝鬱化火”)


 #脂溢性皮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