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病案一則
- 李浩銘醫師
- May 30
- 2 min read

腰腿痛|中醫
腰痛在香港十分普遍,原因常見於工作久坐或體力勞動,或年紀漸長骨質退化有關,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腰部不同程度的損害,出現腰痛的症狀,而由於腰部連接不同的神經,可涉及下肢疼痛麻痹乏力等症狀。中醫根據患者腰痛的時間,外傷或勞損史,疼痛的特徵,分為腎虛、血瘀、寒濕、濕熱四個類型。以下為大家分以中藥治療腰痛病案一則。
女,51歲,主要表現為久坐久行久立後見左腰臀至左大腿後側,左小腿外側,左足麻痹疼痛4年餘,加重數月。胃納可,大便稍溏,小便可,寐可,稍口乾欲飲,痰色淡黃,脈弦細,舌暗紅,瘀斑,苔薄白膩。
病機分析:患者年過50,肝腎不足, 筋骨衰弱,失於柔潤,加上患者長期久坐久立,使腰椎的負擔增加,氣血凝滯,絡脈不和,不通則痛。疼痛遊走不定,為風的特徵,大便稍溏,苔白膩,為濕氣內阻的表現,舌暗有瘀斑,為血瘀內阻,以上種種病機,均會導致腰痛的發生。
診斷:腰痛(風濕痹阻,氣血凝滯,肝腎不足)
治療方法:補益肝腎,理氣和血,祛風濕
處方:獨活、桑寄生、防風、醋延胡索、白芍、續斷、牛膝、醋香附、炒沒藥、茯苓、首烏藤、天花粉
處方思維分析:以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為主,方中以獨活為主藥,理伏風,善祛下焦與筋骨間之風濕之邪。防風祛風邪以勝濕;桑寄生、牛膝祛風濕兼補肝腎;白芍養血又柔肝,緩急止痛;茯苓健脾利水滲濕。續斷補肝腎強筋骨;香附治氣郁,能通絡止痛;延胡索,沒藥活血化瘀;首烏藤養血活血,袪風通絡;天花粉清熱生津,為口乾的之加減用藥。諸藥共用可使氣血得充、肝腎得補、風濕瘀之邪可祛、共奏標本兼治之效。
患者服藥兩週後,症狀明顯好轉,叮囑其避免久坐久行久立,彎腰遵下等動作,適當休息,禁芋頭、糯米,忌生冷油膩食物,水果,甜食,奶等等。
結語:腰痛成因眾多,可以多種夾雜,治療時需按患者的具體狀況加減兼顧治療,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如有腰痛的問題,應就診對症下藥治療,不要延誤病情。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