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頭暈一案及反思

  • 朱雪怡醫師
  • Aug 30
  • 2 min read

ree

眩暈|中醫


高某某,女

2025/06/10,初診:

頭暈十餘天,躺下起身時則作暈,頭暈嚴重時需要閉目,兩側頭痛,疲憊,短氣,便難,舌體胖大,有齒印,中間凹陷,苔白厚膩,脈浮弦虛大。

黃柏 乾薑 澤瀉 茯苓 天麻 黃芪 黨參 六神曲 

白朮 麥芽 半夏 橘紅 甘草 生薑 大棗 黃芩,4劑。

余按:病人疲憊氣短,舌胖大有齒印,中間凹陷,脈象虛大,中氣素來不足。驟然起身則作眩暈,甚至目不敢開,苔白厚膩,乃痰飲阻遏清空,清陽不升。兩側頭痛,脈見弦象,是少陽不利。余以為宜補中益氣,兼化痰飲,故予以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2025/06/17,二診:

服藥後頭暈未見已瘥,3天前兩側頭痛復作,惟其痛較前減輕,怕熱易汗,下肢起疹而瘙癢,口面生瘡而色紅,皮膚乾燥,舌苔如前,脈浮濡滑數。

川芎 柴胡 防風 羌活 炙甘草 黃芩 

黃芪 太子參 白朮 陳皮 澤瀉 甘草 黃柏,4劑。

余按:服藥後眩暈得止,惟頭痛未幾復作,但已較輕。但藥後皮疹驟起,正值暑天,怕熱易汗,脈見濡滑而數,痰濕未消,反見化熱之勢。余以為乃土虛木鬱,予以清空膏去黃連,加益氣除濕之味。


2025/06/21:病人因無空複診,重配二診處方3劑。


2025/06/24,三診:

頭暈已瘥,頭痛大減,惟瘡疹未愈,素來眠差,但現較易入睡補眠,納差,便溏,舌苔如前,右脈浮細,左脈濡澀。

余按:頭暈頭痛已得穩定,睡眠較前改善,前方雖未盡對症,尚可緩其所苦。反思本案,病人瘡疹色紅,且見脈數,用藥溫補辛散,故始終未愈。清空膏雖能祛風燥濕,開展清陽,但宜用於脈按有力,無虛證見證者。病人皮疹未愈,又見納減便溏,余以為乃中氣虛弱為本,濕鬱蘊熱為標,故宜清化濕熱,健脾扶正。


 #眩暈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