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病案一則
- 陳家祈醫師
- Oct 30
- 2 min read

頭痛|中醫
患者王某,女,45歲
初診日期:2025年7月19日
主訴:反覆頭痛1月餘
現病史:反覆頭痛,頭目不清感,印堂穴尤甚,時有噯氣,肩頸酸,大便2日1行,質偏乾,口乾,唇暗,舌暗苔薄白膩,舌下瘀,右脈滑,左弦細。
診斷:頭痛
證型:少陽陽明夾瘀
治法:和解少陽,降陽明,祛瘀血
方藥:柴胡桂枝乾薑湯合麻子仁丸加減
柴胡10g 桂枝6g 乾薑5g 黃芩10g 天花粉20g僵蠶10g 五爪龍15g 麻子仁丸8g
2劑,每天1次,每次1包,溫水沖服
二診:2025年7月26日
藥後頭痛緩解,近期外地工幹,工作壓力較大,時有胃脹,大便較粘,口乾,舌淡紅苔白膩乾,舌下瘀,脈細弦。
方藥:柴胡10g 桂枝6g 乾薑5g 黃芩10g 天花粉20g 牡蠣15g 僵蠶10g 五爪龍15g 佛手10g 木香6g
麻子仁丸6g
2劑,每天1次,每次1包,溫水沖服
三診:2025年8月3日
外地工幹回港後受時差影響,時有頭痛,眉心脹,自訴飲用炒紅米水後緩解,大便調,口粘膩,舌黯,苔黃膩。
方藥:柴胡10g 桂枝6g 乾薑6g 黃芩10g 僵蠶10g 佩蘭6g 桃仁12g 火麻仁20g 枳殼15g 杏仁12g 白芍12g 蔓荊子10g
2劑,每天1次,每次1包,溫水沖服
其後伴家人求診,自述藥後諸症趨愈。
按語:
患者頭痛、頭目不清感屬濁陰不降、清陽不升,大便乾、口乾、唇暗、舌暗苔薄白膩、舌下瘀、右脈滑為陽明不降、濁瘀內阻,左弦細提示患者素體陰血不充、疏泄不及,結合諸症,本病病位在少陽、太陰、陽明,故以和少陽、溫太陰、降陽明為法,予柴胡桂枝乾薑湯合麻子仁丸加減,僵蠶祛風化痰,取其升降散之意,五爪龍益氣化濕。患者二診頭痛緩解,因工作壓力導致胃失和降、中焦氣滯,故在上方基礎上加木香、佛手疏肝和胃、牡蠣降陽明。三診患者因工幹頭痛時有反覆,在原方基礎上加佩蘭芳香化濕,桃仁化瘀,蔓荊子疏風清利頭目。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