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六淫」病因與調攝(六):燥淫

  • 劉凱儉醫師
  • Mar 30
  • 1 min read

Updated: Apr 27




科普|中醫


今期文章主要論述燥淫特點與相應的調攝。

 

燥為秋季主令,其中初秋時暑熱未盡、易感而發為溫燥;深秋近寒冬則易感而發為涼燥。若為溫燥者,多渴喜飲冷,咳嗽無痰或痰少質較為黏稠,舌偏紅,苔薄白或黃而乾。若為溫燥者,多渴喜飲熱,咳嗽無痰或痰少質較為清稀,舌淡紅,苔薄白而乾。

 

燥淫特點:

(一)燥性乾澀

所謂「燥勝則乾」,燥淫易於損傷人體津液致使各種乾燥的表現。其中以皮膚肌表、官竅(口唇、咽喉、鼻腔為甚)乾燥為主,可以出現口唇乾裂、口咽乾渴、眼乾、鼻乾、皮膚乾癢等症狀。

 

(二)燥易傷肺

肺為嬌臟而喜清肅柔潤,故最畏燥氣。肺為燥淫所傷後,最常見症狀是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病情進一步發展則可致反覆咳嗽不愈、甚或出現氣喘促。

要避免感受燥邪而致病,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事項:

適時補充足夠水份、家中可以酌用加濕器。少吃辛辣煎炸食物。

 

秋季時可適度食用各種潤燥食物,如:羅漢果、甘蔗、牛奶、核桃、蜂蜜、話梅、冰糖等。

燥邪致病時,若為溫燥者,可用桑葉、太子參各3克泡茶代水飲用以潤肺生津;若為涼燥者,可用紫蘇葉3克、烏梅1-2粒泡茶代水飲用以宣燥潤肺。

 

溫馨提示:如有任何疑問,請向中醫師諮詢。


#科普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