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莊海星醫師

夏季養生注意調養脾胃


養生|中醫

夏天天氣熱,而且雨水也多,這樣又熱又濕的環境下,人們很容易出現乏力、嗜睡、全身無力、食欲不振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該怎麼辦呢?夏季養生要養心,同時也要注意調養脾胃,中醫艾灸是不錯的方法。

中醫認為養生最主要是講究天人相應和順應自然,所以中醫講究四季養生,五臟對應五時,即“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從夏季的角度來說,不僅要顧及心陰的養護,更要注意調養脾胃,這是因為:

第一,從季節特點來講,大家都知道夏季炎熱,但還有一個被人忽視的點,就是濕。夏天的雨水較多,一下雨,水分就蒸發彌散到空氣中,使人覺得悶熱,出現喘不過氣、吃東西沒食欲等表現,這可能就是濕傷脾胃所致。而另一方面,悶熱、潮濕的天氣,很多食物容易腐敗變質產生毒素;細菌等也容易繁殖生長,所以夏季腹瀉等疾病非常常見。這些就是中醫說的“外邪侵入”。

第二,夏天暑濕困脾,導致人的脾胃功能相對於其他季節就較弱,如果脾胃功能障礙就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造成“內濕”停滯,進一步影響脾胃的功能。

第三,“脾胃傷則百病由生”,所以體質較差的人或有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保護脾胃,比如像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在夏季容易發生意外。

實際上,如果脾胃運化不好,除了無法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還會產生內濕。中醫認為,濕若不及時祛除就有可能發生變化,寒化變寒濕,熱化變濕熱,以濕熱為例,濕在人體久留不除就會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一般濕熱分為兩類:

熱重於濕:熱象更明顯,表現出舌苔黃膩、口乾口苦口黏、小便黃,甚至也可出現牙齦腫痛、大便乾燥等症狀,治療上以清熱為主。

濕重於熱:濕象更明顯一些,有頭重腳輕、口苦口黏等表現。臨床上,還需要通過中醫望聞問切對脾胃功能進行綜合判斷。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