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中醫
相信提到坐骨神經痛大家都會馬上想到腰椎間盤脫出,而本文想介紹的是另一個同樣會導致坐骨神經痛,容易與腰椎間盤脫出混淆的疾病——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症候群是臀部深層的梨狀肌損傷發炎,僵硬腫脹,導致壓迫坐骨神經,繼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的統稱。
何時需要懷疑自己患上梨狀肌症候群?
從症狀來說,單側臀部深處會發生酸痛,有時可以摸到有腫塊、同一側腿部後方電擊樣疼痛麻痺、腿部酸痛重墜乏力導致跛行等。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同時平日有久坐、長時間蹲坐、經常翹腳等習慣,或座椅太硬、曾有臀部挫傷、長時間進行需要活動髖關節的運動例如踩單車等,都可以合理懷疑是梨狀肌症候群。另外,因為骨盆及生活習慣的差異,此病女性明顯多發於男性。
如何知道是梨狀肌症候群而不是腰椎間盤脫出?
最簡單直接當然是照磁力共振、電腦掃描等,以影像學方式排除腰椎間盤脫出。但患者亦可透過簡單觀察及測試來分辨二病。首先,腰椎間盤脫出患者會感到腰痛及腿痛,病灶腰椎棘突旁有壓痛點,彎腰時疼痛增加;而梨狀肌症候群患者不一定會感到腰痛,痛處主要集中於臀部深處,壓痛點亦在臀部不在腰部,除痺痛外亦見臀部肌肉酸痛感。如讓患者平躺在床上,伸直並抬高患側單腿,初時二病患者皆可見患處疼痛加重,但繼續將腿抬高超過60度,腰椎間盤脫出患者會感覺疼痛加重;而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則會覺得疼痛減輕。除此之外,有兩個簡單試驗,第一個是讓患者仰臥平躺,雙腿伸直合上,患側腿部向內旋轉時臀部疼痛及坐骨神經痛增加;第二個試驗讓患者正坐於床邊,雙腿懸空,雙手從兩旁向內擠壓患者大腿兩側,示意患者大腿向外發力對抗,患側臀部疼痛或軟弱乏力。兩個試驗結果皆反映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群。
如果發現患上梨狀肌症候群,應儘早求醫。中醫在治療梨狀肌症候群有明顯優勢,因為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非藥物或熱力能簡單透達,因此針灸能輕易直達患處,效果較好。梨狀肌症候群患者應減少久坐、蹲坐、翹腳的習慣,糾正身體歪斜的不正坐姿,選擇適合高度、軟硬度的座椅,久坐後適時站立活動。後褲袋應減少放置銀包等物件,避免進一步壓迫梨狀肌及坐骨神經。如因過量運動而發病的患者應暫時稍作休息。配合針灸及適當的伸展牽拉運動,梨狀肌症候群導致的坐骨神經痛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