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葉健棠醫師

下肢保健養生法


養生|中醫


香港人工作繁忙,尤其是服務性行業多,需要站立行走的時間長,因此下肢的痛症等疾病發生情況特別多,如膝關節退行性病變、下肢靜脈曲張、足跟痛等。這類疾病影響日常生活,治療時間長,恢復慢,所以懂得如何預防保健佔有重要的位置。


下肢腿腳乃全身的支柱,擔負全身的行動的重擔。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十二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相交接在腳上。因此,腿腳保健關係到整體。歷代養生家特別強調下肢和腳的調攝,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如運動、按摩、泡足、保暖等。


(一)下肢宜勤動

步態穩健,行走如飛,被視為健康的標誌,步履蹣跚,行動遲緩,則食衰老的表現,故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這裡介紹幾種原地鍛煉方法:


站立甩腿法:一手扶牆,一腳站立,一腳甩動先向前甩動右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腳面繃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後甩動,左右腿各甩動20次。


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腳向前上方緩伸,腳尖向上,當要伸直時,足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換右腳做,雙腿各做20次。


扭膝運動法: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做向下蹲,雙手掌置於膝上,膝部向前後左右做圓周運動,先左轉,後右轉,各20次。


上述功法可增強下肢功能,關節運動靈活,防治下肢乏力、關節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二)腿足常按摩


下肢按摩可分乾浴腿法和擦腳心法。


乾浴腿法:平坐,兩手先抱一側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後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可以增強腿力,使關節靈活,預防肌肉萎縮、下肢靜脈曲張等病。


擦腳心法:每夜洗腳後臨睡之前,一手握腳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熱為度,兩腳輪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腎氣、交通心腎、強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現代研究認為,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投影。腳上又有大量神經末稍,經常按摩可使神經更加活潑,神經和內分泌活動更加協調,大腦和心臟功能增強,記憶力提高,解除疲勞,還可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三)足宜勤泡洗

用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臟、腎臟及睡眠都有益處。 《瑣碎錄·雜說》說:「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說明人們早就把泡腳看作養生保健的措施之一。如果泡腳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


(四)足膝宜保暖

腳下為陰脈所聚,陰氣常盛,膝為筋之府,寒則易於攣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別注意保暖,以護其陽氣。現代研究認為,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呼吸道,尤其是鼻粘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腳部保暖對於預防感冒、鼻炎、哮喘、抽筋等有一定的益處。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