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熱氣"的認識
- 陳烈望醫師
- May 30
- 2 min read

科普|中醫
"醫師,我最近熱氣,飲了廿四味感覺很舒服,症狀減輕不少"
"醫師,我平時易熱氣,明明大部分時候都有戒口,但偶爾食火鍋、薯片便咽痛、上火。"
臨床上,經常聽到患者自述出現口乾、口苦、口氣、痤瘡、口瘡、口腔潰瘍等症狀時,都會認為自己是"上火"、"熱氣",然後便自行於坊間涼茶鋪飲涼茶,又或是在家煮清熱湯水。一部分人自行飲用涼茶後能有效改善,但是亦有很多人反映飲用涼茶及戒口,都未能妥善解決"熱氣"問題,症狀反覆,原因何在?
中醫講求陰陽平衡,一切疾病都是由於陰陽失衡所導致。所謂"上火"、"熱氣",皆屬中醫的熱證,而熱證又分為實熱及虛熱。當陰氣處於正常水平,而陽氣超出正常水平時,出現"熱氣"症狀,此為實熱證;當陽氣處於正常水平,而陰氣不足時,陽氣便相對的多,亦出現"熱氣"的症狀,此為虛熱證。
在辨證方面,可通過一些典型症狀及體質、生活習慣分辨熱證之虛實。口渴、渴欲飲冷、咽痛、口瘡、口腔潰瘍,身熱,小便黃等,皆屬熱證。若平素身體強壯,喜肥甘厚味,精神亢盛、大便黏臭,又舌紅苔黃,多屬實熱證;若平素體弱,工作壓力大,有捱夜的習慣,反覆上火症狀,或有盜汗、手足心胸口煩熱,舌紅苔少,多屬虛熱證。
在治療上,一般的實熱證,自行飲用清熱的涼茶或日常注意忌口已能有效改善,而虛熱證則需扶正滋陰,使陰氣回復正常水平,虛熱自消。但臨床上症狀、疾病多樣,或有不同證型兼雜的情況存在,較難自行準確分辨。日常尤易見將虛熱證誤認為實熱證,而飲用苦寒清熱的涼茶,此舉易誤傷陽氣,導致陰陽俱虛。
至於實熱證,雖則涼茶有清熱功效,但若見實熱證兼夾他證,如濕熱蘊結、寒熱夾雜等,便未必有良好的療效。
清熱食療建議:
實熱:菊花、金銀花適量,泡水
虛熱:菊花、麥冬(剪碎)適量,泡水
此外,中醫理論中導致熱證的原因多樣,如作息、飲食、情緒、風寒暑濕燥熱六氣皆可化火,大部分情況下亦需根據實際情況辨治,故若見反覆上火的情況,便不宜自行用藥或長期飲用清熱的涼茶或湯水,建議咨詢專業的醫護人員。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