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嗎?
- 張裕源醫師
- Jul 30
- 2 min read

科普|中醫
臨床上,經常聽到病人的一些說法,部分內容是對,部分是錯。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聽過「頭痛就用葛根湯」、「喉嚨痛就用銀翹散」、「聽人講感冒食小柴胡湯就會好」等等。大家可能在藥房包裝盒上看到,小柴胡湯治療寒熱往來、咽乾、口苦等等。大家會對號入座,覺得自己是那些症狀,就選擇購買服用。
有些病人會說,醫師的處方上都有小柴胡湯,我都經常服用。或是朋友食完覺得好。或是屋企還有中成藥,先食一包。他們對中藥的理解就是,頭痛就用葛根湯,喉嚨痛就用銀翹散,感冒就用小柴胡湯。自己醫不好,就去樓下找中醫師看診。
我會笑笑問他們是不是神農氏,要嘗百草?一般而言,市面上的中成藥是沒有毒性,但服用的份量不對,可能也有意外。如果服用中成藥後康復了,當然是最好,可以節省幾百元醫藥費。不過,如果自己食藥後,沒有效果,或者病情嚴重了,後果就要自己負責。
藥物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中藥有分寒、熱、溫、涼。感冒都有風、寒、暑、濕、燥、火等等。我們亦有考慮病人的體質,有一些病人腸胃比較弱,用藥不能太猛。有些病人有中藥過敏G6PD,用藥上亦有限制。
有時,寧願病人不懂,都不要一知半解。我不打算向大家分析銀翹散、小柴胡湯的藥物組成,為什麼古人要用這些藥物,組成的原因。市面上有文憑課程可以報讀,如果大家真的感興趣。
即使你知道這個處方是如何組成,我們臨床上亦會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中藥處方,不是處方上每一味中藥都要用。發燒不一定等於有熱,要用清熱藥物。寒邪亦可以令身體發熱。原本要驅寒,你卻用清熱藥物,臨床上就叫失誤。中醫師也不是這麼容易做,我們至少讀五、六年書,畢業後還要持續學習進修。
我個人的意見就比較簡單,有任何不適,就去求診,不要思考太多,盡快服藥,及早康復,回復正常生活。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