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方樹堅醫師

秋天總是易倦、渴睡?-- 中醫淺談如何應對「秋乏」


養生|中醫


自立秋之後,氣候漸趨涼爽,人們身體很容易出現一種說不出來的疲倦感,導致經常大家早上不願起床、白天上班上學不能提起精神,這種症狀為之「秋乏」。


這是因為在中醫角度上,暑為陽邪,其性升散,最易耗氣傷精,漫長的暑期會帶給人體超常的消耗。而秋季適宜的溫度,使人體在秋季得以恢復、修整,這也是人體的保護性措施。而秋氣主燥,燥熱之邪氣易傷氣血津液,故體虛的人士較易感到四肢無力、神疲體倦、少氣懶言等症狀。如天氣和溫度轉趨穩定,或體質強壯、正氣充足,人體氣血臟腑適應了轉季的改變,秋乏會慢慢消退。


《黃帝內經》於〈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防治秋乏,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適度鍛煉增強體質。惟避免過度運動,適應身體狀況逐漸增加鍛煉強度,以免增加疲憊感;

確保充足睡眠。宜早睡早起,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亦可在中午午睡半小時以消除疲勞;

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膩重味的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易有乾咳少痰、口乾舌燥,可適量煲沙參、麥冬、玉竹、百合、太子參等湯水潤肺止咳、補肺益氣。


如疲倦症狀明顯,長期影響白天精神,可求診中醫師進行治療。臨床上,中醫師常用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清燥救肺湯等方劑以補氣健脾、滋陰潤肺;腧穴治療可選擇足三里穴以健脾補氣,百會穴以醒神開竅,中脘穴以緩解消化不良等症狀。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