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秋燥湯水食療
- 劉凱儉醫師
- Sep 29
- 2 min read

養生|中醫
秋天將近,本文簡介防治秋燥的湯水食療。
秋天主氣為「燥」,而「燥勝則乾」易傷人體津液(人體一切水液),引致口乾、鼻乾、周身乾等症。秋燥可以分為溫燥與涼燥兩類。故名思義,一者偏溫,一者偏涼。溫燥常見於初秋,涼燥常見於深秋。兩者皆可出現發熱惡寒、頭痛、咳嗽、口鼻咽乾、口渴、苔乾等症。但溫燥常見渴喜飲冷、可伴心煩,少汗,或有少量黃白痰,舌偏紅,苔薄白或黃而乾。涼燥常見渴多喜飲熱,無汗,或有少量較清稀白痰,舌淡紅,苔薄白而乾。
以下介紹兩款湯水。
溫燥食療湯水:百合防風龍脷葉雪梨湯。
2人份量材料:百合1兩(約30克)/鮮品1-2個更佳、防風1兩(約30克)、龍脷葉1兩(約30克)/鮮品1兩半(約50克)、新鮮雪梨1-2個。
做法:
1.將全部材料洗淨,雪梨去蒂、去芯、切塊,如要加入瘦肉,須先汆水。
2.鍋內放入1,000毫升水,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1個小時,即可食用。
涼燥食療湯水:核桃蟲草花防風南北杏湯。
2人份量材料:
核桃1兩(約30克)、蟲草花1兩(約30克)/鮮品1兩半(約50克)、防風1兩(約30克)、 南北杏各3錢(約10克) 。
做法:
1.將全部材料洗淨,核桃去殼。如要加入瘦肉,須先汆水。
2.鍋內放入1,000毫升水,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1個小時,即可食用。
溫馨提示:如有任何疑問,請向中醫師諮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