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証
汗証 |中醫 汗証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則益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臨床一般以自汗、盜汗最為多見。在西醫學中,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熱、更年期綜合征等均可見汗出異常。 汗為心之液,由精氣所化,不可過泄。除了伴見於其他疾病過程中的出汗過多外,引起自汗、盜汗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肺氣不足,素體薄弱,病後體虛,或久患咳喘,耗傷肺氣,肺與皮毛相表裡,肺氣不足之人,肌表疏鬆,表虛不固,腠理開泄而致自汗。 2.營衛不和,由於體內陰陽的偏盛偏衰,或表虛之人受風邪,導致營衛不和,衛外失司,而致汗出。 3.心血不足,思慮太過,損傷心脾,或血證之後,血虛失養,均可導致心血不足。因汗為心之液,血不養心,汗液外泄太過,引起自汗或盜汗。 4.陰虛火旺,煩勞過度,亡血失精,或邪熱耗陰,以致陰精虧虛,虛火內生,陰津被擾,不能自藏而外泄,導致盜汗或自汗。 5.邪熱鬱蒸,由於情志不舒,肝氣鬱結,肝火偏旺,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體濕熱偏盛,以致肝火或濕熱內盛,邪熱鬱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黎達輝醫師
Sep 29


陽虛盜汗驗案一例
汗証|中醫 正常的出汗,是人體的生理現象,然而當汗液過度外泄,則可視為病理現象。自汗、盜汗,均為汗液過度外泄的病理現象。一般普遍認為,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則益甚者,稱為自汗;睡眠期間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
周珈瑩醫師
Dec 30, 2021


出汗是否越多越好?
汗証|中醫 大家都知道適量運動對身體有益,其中一個好處就是所謂的「出汗排毒」,認爲汗出越多越好,排毒之餘亦可達到身體強壯。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首先我們需了解下汗出的中醫原理: 中醫有所謂「陽加於陰謂之汗」的説法,意指汗液由津液組成,在陽氣蒸騰氣化下從汗孔排出,從而達到調節體...
黃頴芝醫師
Aug 30, 2021


孩子常常出汗怎麼辦?
汗証|中醫 臨床上,兒童汗多的情況的確十分普遍,在入睡後半小時頭汗多的情況尤多。家長多認為「淡汗」都不不好的,需要調理調理了。那麼,到底為何兒童出汗較多?這樣經常汗出是否真的有問題呢? 新生兒時期,孩子由於汗腺未發育完善,在出生首數月較少出汗。但隨著發育的日漸完善,稍大的嬰...
李倩文醫師
Apr 29, 2018


手汗腳汗的煩惱
汗証|中醫 握手是人與人間溝通的一種方式,代表著友好、信任、鼓勵、和解等正面的含意。在多種關係或場合上需要與別人握手以示友好,如情侶、久別重逢的好友、同事、上司,初相識的人等。有部份人經常手汗腳汗特別多,與人交際應酬時,或會因此避諱握手的禮儀,不但會讓他人感到不悅,更甚者會...
陳建名醫師
Sep 29, 2016


中醫看汗証
汗症|中醫 出汗屬正常生理現象,目的是為了讓身體散熱降溫,及將部份代謝廢物排泄出體外。正常情況下,在勞累、劇烈運動、環境過熱、飲食過熱或情緒緊張時出汗,而每個人的出汗量,會因汗腺多少以及活躍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女性的汗腺數比男性多,而男性的汗腺較為活躍。不過約有2-3...
鄭文超醫師
Jan 30,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