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川芎茶調散治療外感鼻病經驗淺談
外感鼻病 |中醫 川芎茶調散出自宋代由官方增補修刊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中為收納不同的經典方劑及當時用之有效的成藥如丸散劑,宋代的醫學水平在中國史上相達發達,一般百姓可根據病徵自行在藥局買丸散劑服用,情況類似我們感冒時常先買藥房的各種中西成藥,而川芎茶調散就是當中一個治療...
吳秉儒醫師
Jul 30, 2024


五臟六腑,誰主沉浮
科普 |中醫 很多人會好奇中醫診症點解要把脈,摸病人的橈動脈有什麽作用?今次就分享關於中醫脈象的相關概念。 脈象主要的概念係中醫透過醫手指觸摸按壓病人的的橈動脈,感覺出的脈搏形象,包括速率快慢、力度大小、部位高低、節律均勻等,以助了解病人此時此刻體內的情況。 ...
戴偉豪醫師
Jul 30, 2024


海螵蛸的功效
中藥 |中醫 性味歸經﹕鹹、澀,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本品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內殼,收集其骨狀內殼洗淨,乾燥。生用。 1. 收斂止血 海螵蛸有收斂止血的作用,適用於各種創傷出血、燙傷等外科症狀。能夠收斂創口、止...
梁偉雄醫師
Jul 30, 2024


胃痛的中醫治療
胃痛 |中醫 都市人工作忙碌,食無定時,偶有暴飲最食習慣,或夏日長期飲冷飲等誘因,都容易出現腸胃疾病,如胃痛。胃痛是一個常見的疾病,一般病人會有的症狀,如胃脹、噯氣、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在中醫角度,胃痛在五臟六腑中,與脾胃關係最密切,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影響,導致胃失...
張裕源醫師
Jul 30, 2024


唇炎
唇炎|中醫 曾XX 女 42歲 初診:2024年5月30日 3+週前出現嘴唇紅腫熱痛,乾裂,瘙癢夜甚,影響睡眠,曾口服抗敏藥及外用類固醇後加重,近來壓力大,汗多且氣味酸臭,頭油增多,納呆,飽脹感,飲水多但小便黃,大便黏膩日一行。 舌紅苔薄,脈細滑。 診斷:唇炎(濕熱證)。...
鍾佩儀醫師
Jun 29, 2024


中醫治療閉經
閉經|中醫 筆者在臨證時常遇到閉經的患者求醫。閉經是指生育年齡女性無月經或月經停止,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是指年齡超過16歲(另一說法指超過18歲)月經仍未來潮;繼發性閉經指正常月經週期建立後超過三個月未來經。此文討論繼發性閉經。...
許慧玲醫師
Jun 29, 2024


冬病夏治:夏季養生小建議
養生|中醫 《易經》說「先王以至日閉關」,就是在至日這天閉關。順應天地自然的法則,長養初生的一陰或一陽,保護剛剛初生還未破土的小苗芽,閉關靜養,不外出遠行,萬緣放下,安穩平和地度過這一天。 夏季養生小建議: 正午時間,建議大家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都能夠閉目養神一會兒,稍...
盧麗安醫師
Jun 29, 2024


復發性口瘡的中藥治療
復發性口瘡|中醫 口腔潰瘍,在中醫文獻中稱為“口瘡”,口瘡的發生一般認為由火熱引起,而火有實火,虛火之分。本人臨床上體會,急性的口瘡,發作時間短,實證較多,多為脾胃積熱,潰瘍表面及周邊黏膜腫脹;而復發性口瘡,反覆發作,纏綿不斷,多見體虛之人,尤其長期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質量不佳...
楊嘉雯醫師
Jun 29, 2024


中醫看心悸
心悸|中醫 心悸是指病人先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一般多為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作,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並見。 心悸包括驚悸及怔忡。驚悸常因外因而起,多與情緒因素有關,可由驟遇驚恐、憂思惱怒、悲哀過極或極度緊張誘發,表現為心慌不安,...
林凱怡醫師
Jun 29, 2024


情緒壓力使人生病
養生|中醫 《素問 ‧舉痛論》 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七情太過會對身體造成耗損。 五臟的精氣會因強烈情志而耗損、流失或閉塞不通,從而使體內氣血不足、經絡不通,衍生出不同的疾病;若...
林詩婷醫師
Jun 29,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