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眼淚漣漣
白內障|中醫 65歲陳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年,近幾月視力下降,視物模糊不清,淚水常常充滿眼眶,時不時要拭擦,擔心是否白內障或青光眼,憂心不已。 正常情況下,淚水會由淚腺分泌而出,經過眼睛進入淚管再流入鼻腔排走,但當淚水過多,如暴雨時排水管道不足負荷或瘀塞等原因、不能及時排...
呂日持醫師
Jul 30, 2020


紫癜風
紫癜風|中醫 紫癜風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粘膜疾病,因皮損色紫而得名。本病的特點是皮膚出現紫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好發於四肢屈側,常累及口腔黏膜。西醫稱本病為扁平苔蘚。 西醫對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自身免疫、感染、神經精神功能失調、藥物、慢性病灶、代謝和內分泌紊亂等因素...
羅兆龍醫師
Jul 30, 2020


自我推拿按摩養生法
按摩|中醫 按摩古代稱「按蹻」,是我國傳統的攝生保健方法之一。運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從而達到預防、保健目的的養生方法,叫做保健按摩。 由於保健按摩法簡便易行,平穩可靠,所以受到養生家的重視,並將其作為益壽延年的方法,積累、整理、流傳下來,成為深受廣大群...
葉健棠醫師
Jul 30, 2020


四季養生要點
養生|中醫 從1月到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漸趨嚴重﹐令香港人人人自危﹐但亦喚醒了我們對調護身體既重要性﹐“養生”﹐一向都是中醫的強項﹐有見及此﹐特意和大家分享一些中醫的養生方法。 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狀態和五臟是直接相關的。春天的時候﹐氣血開始體內向體表﹐內裏的氣血相對不足的...
李孔熙醫師
Jul 30, 2020


自汗
自汗|中醫 自汗是指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出汗為人體的生理現象。外感病邪在表時,出汗又是驅邪的一個途徑,需要發汗以解表。自汗者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自汗作為症狀,既可單獨出現,也常伴見於其他疾病過程中,本文主要簡述前者。...
洪偉豐醫師
Jul 30, 2020


從如厠看身體的情況
科普|中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如厠的習慣,有些人習慣準時如厠,有些人則沒有這個習慣,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如厠來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首先,有些人每天早上起床或早餐後便會肚痛,大便質爛,而且伴有手腳心冰冷,腰酸痛,怕冷等症狀,這就是屬於脾腎陽虛的體質,俗稱五更瀉,治療上以溫補脾腎...
陸國恒醫師
Jul 30, 2020


街頭偏方 熱檸樂煲薑
科普|中醫 熱檸樂煲薑是香港地獨有的特色飲料,在一些舊式茶餐廳仍可點到,但多數不會寫在餐牌上,是老一輩的香港人才知道的隱藏菜單,據說還可以治療傷風感冒。 熱檸樂煲薑由可樂、薑、檸檬組成,把少量拍過的薑絲放到可樂中加熱,滾開後倒入杯中,放入三片檸檬即成。如些簡單的飲料可否治病...
yufungcmc
Jul 30, 2020


彈弓指
彈弓指|中醫 「彈弓指」即是「指屈肌腱鞘炎」,又有稱「扳機指」及「彈響指」等。 現代病理: 手指伸屈肌腱和周圍的組織長期反覆磨擦,出現勞損、發炎、腫脹等現象。患處組織有機會增厚,甚至形成結節,出現痛楚及腫脹問題。另手指屈曲時筋腱有機會卡住結節,使手指活動不利,無法完全自然伸...
丁子承醫師
Jul 30, 2020


敲膽經二三事
養生|中醫 中醫養生保健諸法當中,最為大眾周知之一要數敲膽經了。坊間對敲膽經的各種眾說紛紜,比如敲膽經的準確取穴、敲膽經什麼時間不能敲等等,今天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敲膽經的一些見解。 膽和膽經為什麼重要? 身體有五臟六腑,各司其職,膽腑是與肝臟互為表裡的器官,主要負責...
黃冠儒醫師
Jul 30, 2020


癮疹的治療
癮疹|中醫 癮疹是一種皮膚出現紅色或蒼白風團,時隱時現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以皮膚上出現瘙癢性風團,發無定處,驟起驟退,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為臨床特徵。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老幼都可罹患。本病相當於西醫的蕁麻疹。 近來因疫情影響,或許是多了人使用酒精搓手液,破壞了皮膚本身的菌群...
鄭欣醫師
Jul 30,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