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症治法(一)
痛症|中醫 引起痛症的成因有很多,中醫認不通則通,但造成不通的原因亦有很多。不同痛症應對應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些可用藥、有些可用針灸、有些可用手法復位,有些甚至可不藥而癒。 先說可不藥而癒的痛,這種痛多出現在肌肉過份疲勞的狀態下,多為酸痛。主要出現在平素少運動,而突然進行大量...
彭志强醫師
Mar 30, 2020


癌症預防
癌症預防|中醫 上回講到大明星安祖蓮娜祖莉為預防乳癌,不惜動手術切除一對乳房,並呼籲其他女士接受基因檢查,來預知患上乳癌風險。 身體怎麼會劣化至適合生癌呢?我們認為主要因素有三第一,失調的飲食;第二失調的作息;第三丶失調的心境。...
鄭文超醫師
Mar 30, 2020


膿耳
膿耳|中醫 膿耳是指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耳病。本病是耳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夏季發病率較高。古代醫家對膿耳的論述較多,有耳疳、耳底子、耳濕等名稱,共同特徵是耳內流膿。本病可與西醫的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及乳突炎互為參考。...
洪偉豐醫師
Mar 30, 2020


春「困」與春季養生
養生|中醫 大家有沒有發覺今年春天日子特別難過?全球疫情肆虐,遑論港人最愛的復活節連假不能外遊,就連在港外出飲食消費也大大減少,整天困在家中如同坐監,每天新聞多是負面消息,不但心情難過,日子也格外難捱!有沒有想像過,如果這次疫情發生在初秋,大爆發發生在11、12月,鬱悶感或...
黃冠儒醫師
Mar 30, 2020


瘟疫 • 溫疫
瘟疫|中醫 瘟疫一詞,瘟字從病字部首,具有四個特點: 傳染區域廣 傳染力高 會造成死亡 有流行性 為現代流行病學所用 溫疫,為中醫術詞。 有一本中醫經典,名為《溫疫論》。由明朝吳又可所著。是現存最早論述急性傳染病、溫疫病治法的專著。...
梁希敏醫師
Feb 28, 2020


何謂癭病
癭病|中醫 現代醫學所稱的甲狀腺腫大,在傳統中醫里叫做癭。 癭是甲狀腺疾病的總稱。古云:「癭,嬰也,在頸嬰喉也。」嬰有纏繞之意,是指頸前結核兩側腫大的一類疾病。其特點是發於甲狀腺部,或為漫腫,或為結塊,或有腫痛,多數皮色不變。在診斷方面,還應當適當地借助現代科學手段,早期排...
鄭欣醫師
Feb 28, 2020


腳跟痛?
腳跟痛|中醫 腳跟痛? 其實只是一種症狀的表現,導致發生的原因很多,當中以足底筋膜炎最常看到,其次則是腱炎跟骨滑囊炎。 要預防腳跟痛,就要先從認識它開始。 1.腳底痛 就屬足底筋膜炎最常見。一大早起床才汁備要踩到地面,就忽然感到腳底板猶如觸電般,一種刺痛感便由下往上竄起,...
蘇愛巧醫師
Feb 28, 2020


中醫在防治瘟疫的作用
瘟疫|中醫 中醫把近年出現的流感, 非典型肺炎, 甲流, 禽流感, 及最近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統稱為瘟疫, 瘟疫乏指具有強烈的傳染性的疾病, 中醫在數千的歷史中, 有不少防治瘟疫的經驗。 在預防方面, 中醫認為正氣內存, 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陳麗霞醫師
Feb 28, 2020


蒼朮艾葉煙熏- 比紫外綫消毒更有效的殺菌方法
防疫|中醫 由新年開始,四圍撲口罩、撲消毒水已成爲香港人的日常,有人話由淩晨開始排隊搶到一盒口罩時覺得仲有成功感過自己考到大學,筆者見到只能得啖笑。種種異常卻又快被習以爲常的現象,與政府防疫工作失職,新冠病毒蔓延本港,防疫用品嚴重短缺脫不了關係。除左被動地等新冠病毒消失、等...
鍾嘉瑜醫師
Feb 28, 2020


分消走泄法於濕熱溫病之應用
濕熱病|中醫 分消走泄法是指宣展氣機,泄化痰熱,使留于三焦之濕熱、痰濁從表裡分消的一種治法。溫病學家基於《內經》的學術思想而發展出分消走泄之配伍方法。以分消上下之勢,使流連于三焦之濕熱或痰濕之邪得以上下分消。 濕熱病的特點...
周珈瑩醫師
Feb 28,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