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的啟示
痛症|中醫 現今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很多時候即使是飲食作息,也未能保持定時有節,更遑論要好好照顧個人身體健康。每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往往只是想到要盡快解除它,但卻忽視其背後成因,導致症狀反覆發作、病情日益嚴重。 以疼痛為例。假設你在上班期間,突然感到前額疼痛難耐,第一時間會如...
賴希浚醫師
Jan 30, 2020


安祖蓮娜祖莉預防乳癌之我見
乳癌|中醫 在2013年,大明星安祖蓮娜祖莉為了預防乳癌,不惜動手術切除一對乳房,並呼籲其他女性接受基因檢查,來預測自己患上乳癌的風險。此事當時引起舉世議論,有人讚賞安祖蓮娜未病先防十分勇敢,有人批評她身為國際偶像,卻做了不良示範。安祖蓮娜的母親是死於卵巢癌的,她接受基因檢...
鄭文超醫師
Jan 30, 2020


鼻鼽
鼻鼽|中醫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特徵的鼻病,現代醫學稱為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本病為臨床上較常見和多發的疾病,無性別、年齡、地域差異,可常年發病,亦可呈季節性發作。 本病多由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腠理疏鬆,衛表不固,風邪、寒邪等侵襲,寒...
洪偉豐醫師
Jan 30, 2020


咳嗽
咳嗽|中醫 中醫認為外感咳嗽是因風邪襲肺,導致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衝擊氣道。其特徵是發病急,病程短,常伴發熱、惡寒、咽痛、頭痛、流涕、發汗、肌肉酸痛...等感冒症狀。 臨床上最常見的3類型外感咳嗽: 寒咳: 因風寒襲肺,肺氣失宣 ; 病癥 :...
丁子承醫師
Jan 30, 2020


從活血化瘀的角度論治糖尿病
糖尿病|中醫 近代中醫研究認為, 糖尿病相當於中醫古籍“消渴病”的範疇, 傳統觀點認為“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是消渴証病機的一種定式, 然而, 此病發展至後期, 所引致的併發症則多種多樣, 例如“尿濁”、“水腫”、 “心悸” 、“白內障” 、“脫疽”等等。由此可見,...
王明偉醫師
Jan 30, 2020


中醫關於痹證的學術思想在骨傷科疾病診治中的運用
痹證|中醫 痹證的概念 痹證是由風、寒、濕、熱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 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現代醫學的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等出現...
尹進龍醫師
Jan 30, 2020


面對新冠肺炎,可以有咩做?
新冠肺炎|中醫 2020年初新發的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各個人心惶惶,相繼搶購,不少人都甚為擔心,於此之際,我們可以做什麼? 首先讓我們對新冠肺炎有個初步瞭解。根據來自於31個省552間醫院1099例病人資料,71.8%病人同武漢人士有接觸,31.3%患者親身去過武漢,1.18...
李煒陽醫師
Jan 30, 2020


濕疹
濕疹|中醫 根據香港過敏協會,香港人每5個人當中就有1個在不同時期曾經患有濕疹,可見濕疹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然而,濕疹究竟有什麼的表現呢?它的成因是什麼?我們應如何治療它?平常應該注意什麼? 濕疹是人體皮膚的表層炎症,會引起痕癢,水泡,紅腫,並有滲出液,皮膚乾燥伴有皮屑脫...
陸國恒醫師
Jan 30, 2020


中醫談疫
疫症|中醫 疫又稱瘟疫,有別於平常的傷風感冒,因「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致病,是感受疫癘之邪而發生的急性傳染病的統稱。疫癘的癘字是雷厲風行的厲字從病部,顧名思義,是相比起普通的傳染病,傳染性更強,傳染得更快,勢頭更猛烈,病情更嚴重的疾病。現代,坊間普遍認為西醫擅長治療急性病、傳...
黃冠儒醫師
Jan 30, 2020


中醫調經周期療法
月經病|中醫 一般而言中醫在治療女性子宮、卵巢、月經、不孕等相關疾患,主要從『調經』著手治療。 基本的調經方式,大多可以分成兩大方向作為思考出發,一個是『針對個人體質』(氣、血、寒、熱、濕、瘀、鬱...)進行處方,另一個則是『順應女性月經週期變化』的開藥思維。...
鄭欣醫師
Dec 30,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