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擊退口罩瘡?
痤瘡|中醫 疫情持續的情況下,長時間配戴口罩,會影響油脂分泌閉塞毛孔,增加面部出油、生粉刺和暗瘡的機會。 這段時間也多了病人突然間面部皮膚出現通紅,正正就是戴口罩的位置,暗瘡、黑頭、粉刺「火山爆發」,又紅又腫又痛。 導致暗瘡的成因如下:...
岑可欣醫師
Feb 28, 2020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中醫 口腔潰瘍,係十分常見的口腔疾病,亦稱之為“口瘡”、“口糜”。我的童年,飽受兩種病的折磨,一種是蕁麻疹,另外一種就是口腔潰瘍。 這個病,可輕可重,輕則一兩日便自愈,重則疼痛數日,影響說話、飲食、睡眠,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我用過多種藥膏及噴霧劑,嚴重時甚至噴西瓜...
許慧玲醫師
Feb 28, 2020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甲亢|中醫 過往大家對"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都會聯想起頸部有個大頸泡,身材瘦削,卻有一雙不合比例、又突又大的眼睛。然而隨著市民對健康保健的意識提高,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可以使疾病在早期階段被發現,從而盡早介入治療及預防。近年,愈來愈多患者明明沒有見到頸部明顯腫塊,但透過血液...
余詠鈺醫師
Feb 28, 2020


大便異常 (上 - 便秘)
便秘|中醫 大便異常泛指大便的次數、形狀、氣味及顏色等方面異於往常,多為脾胃或消化系統系統方面出現問題,同時亦可以反映體內疾病的徵兆、身體正邪的盛衰。例如大便次數增加,便溏如水或便色黃質糜臭穢,均可列入為泄瀉類﹔如大便含膿血,可列入為痢疾類等。一般來說,經治療後大便次數逐漸...
邱筱雅醫師
Feb 28, 2020


中醫藥小知識
中藥|中醫 日前細閱古時中醫文獻,十分佩服古人對中醫藥的認知之餘,當中亦發現不少趣味。 相信大家對「抽筋」這個名詞不會感到陌生,中醫稱之為「轉筋」,是指肢體筋脈牽掣拘攣,痛如扭轉。 「胃抽筋」大家亦有聽過,文獻有講述過古人用何方法去醫治。醫聖張仲景於《金匱要略...
聶威燿醫師
Jan 30, 2020


預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中醫 在中醫看來﹐流行性感冒多由四時不正之氣﹑天時疫癘之氣流行而造成﹐這種感冒不分季節﹐傳染性強﹐來得快﹐但去 的慢。 流感進攻人體時﹐人體調動自身的“正氣”抵抗這種外來的“邪氣”(亦即現代醫學的病毒)﹐當人體正氣不足以抵抗流感邪氣時﹐我們才會流感的症狀﹐這時就...
李孔熙醫師
Jan 30, 2020


新冠肺炎不可怕,人類的自私及無知更可怕
新冠肺炎|中醫 自2019年12月初開始,中國武漢已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感染的確診病例,至今2020年1月23日已近兩個月。以今時今日的資訊科技、消息流通,以及過往處理2003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A)的經驗,應該是可以及時阻止疫情的爆發及散播。可是現在情況未見...
彭志强醫師
Jan 30, 2020


皮肌炎
皮肌炎|中醫 皮肌炎是一種主要累及皮膚和橫紋肌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以亞急性和慢性發病為主。通常包括皮膚、肌肉兩方面病變,也可表現為單一病變。本病的特點是皮膚紅斑、眼瞼紫紅水腫斑、皮膚異色病樣改變、肌痛、肌無力。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以女性患者多見。西醫學把本病分為6種類型︰...
羅兆龍醫師
Jan 30, 2020


淺談甘草瀉心湯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應用
帶狀皰疹|中醫 帶狀皰疹是一種皮膚上出現成簇的水皰,呈帶狀分佈,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中醫稱為蛇串瘡。其特點是:皮膚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連接如串珠,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佈,局部刺痛,可伴附近淋巴結腫痛。病程一般二至三周。初期皮損為帶狀紅色斑丘疹,後出現成簇...
葉健棠醫師
Jan 30, 2020


從頭到腳保暖病不侵
養生|中醫 春去秋來,一年將逝,寒冬漸至,根据中醫”未病先防”原則,應為防寒作好準傋。 頭頸暖: 傳統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寒邪侵襲,易傷陽氣,寒性收引,血氣凝滯,經氣不通,脈絡瘀阻,發為頭痛,甚則因腦血管收縮痙攣,使血壓驟然升高,容易形成出血性中風。另脖子受涼,會導致肩...
呂日持醫師
Jan 30,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