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
中藥|中醫 若是在夏天去慈山寺或者志蓮淨苑,訪客會看到池中荷花盛放的景色。荷又稱蓮,是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除了可供觀賞,其實它全身均可入藥。 炎炎夏日,受暑氣所傷後或會出現倦怠、口渴、食慾不振等情況,這時可以用荷葉來解暑祛濕。它還可...
林泳儀醫師
Jun 29, 2022


肥胖體質
肥胖體質|中醫 很多人會關注自己到底是甚麼體質,是寒底抑或熱底。但更多人會關注,到底自己是肥底還是瘦底。那麼到底,肥跟瘦是不是天生注定的呢?中醫的角度來說,肥跟瘦跟先天稟賦當然有關係,但並不是完全不可以逆轉的,否則,就不會有台星彭于晏的傳奇了。可能你已經跟足彭于晏的餐單,再...
蔡彥淵醫師
Jun 29, 2022


閉經
閉經|中醫 閉經古稱「女子不月」、「月事不來」、「經水不通」、「經閉」等,有原發性閉經及繼發性閉經之分。原發性閉經是女子年逾16周歲,月經尚未來潮;繼發性閉經是正常月經周期建立後又停止6個月以上或停經多於自身3個月經周期者。而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經不來潮屬正...
陳憶敏醫師
Jun 29, 2022


中醫藥治療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中醫 香港位於嶺南地帶,長期濕熱的環境易影響脾胃運化。而普遍香港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又食無定時,就更易出現各種脾胃問題,例如胃痛、胃脹、胃酸倒流等。今日我們就主要同大家分享中醫如何治療胃酸倒流。胃酸倒流的常見症狀包括反酸、胃灼熱感、胸口灼熱感、胸痛等,而其誘因則包括...
黃頴芝醫師
Jun 29, 2022


小兒厭食
小兒厭食|中醫 厭食是當前小兒常見病之一,是指小兒較長時期出現食慾不振,食量減少,甚則拒食的脾胃病證。多見於1-6 歲兒童。發病無明顯季節性,但春夏季濕邪當令,可使症狀加重。主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偏食,生活不規律,使脾胃功能失調,影響水榖的受納和運化,而造成厭食。小兒長期厭...
莫月園醫師
Jun 29, 2022


中風先兆
中風|中醫 歷代醫學家對中風的先兆都有詳盡的觀察和論述。如金元時代著名醫學家朱丹溪指出:〝眩暈者,中風之漸也。〞元代羅天益指出:〝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內有中風之患。〞又如清末民初名醫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中論述中風預兆有:其頭目時常眩暈,或覺腦中昏...
呂日持醫師
May 30, 2022


下肢保健養生法
養生|中醫 香港人工作繁忙,尤其是服務性行業多,需要站立行走的時間長,因此下肢的痛症等疾病發生情況特別多,如膝關節退行性病變、下肢靜脈曲張、足跟痛等。這類疾病影響日常生活,治療時間長,恢復慢,所以懂得如何預防保健佔有重要的位置。...
葉健棠醫師
May 30, 2022


汗疱疹的中醫治療
汗疱疹|中醫 夏天來臨,很多與「汗」相關的病就陸續出現。今天就介紹一個皮膚病,叫汗疱疹。雖然汗疱疹有個「汗」的字,但其實與汗腺無關。很多人誤以為有汗就是汗腺問題。汗疱疹,屬中醫的「螞蟻窩」範疇,是一種對稱發生在掌跖、指趾屈側皮膚的復發性、水疱性皮膚病,常伴手足多汗。臨床表現...
張裕源醫師
May 30, 2022


中藥找不同(四):藥分部位?
中藥|中醫 「中藥找不同」系列來到第四篇文章,今次我們一起來看看藥材部位不同的分別。 簡單而言,開花植物可分為根、莖、葉、花、果等部位,讓我們以桑(Morus albaL.)為例子來探討一下入藥部位的區別。桑在古時已是很重要的經濟作物,桑葉可以用來養蠶以紡織絲綢。其實桑樹更...
劉凱儉醫師
May 30, 2022


你還被「腦霧」所困?
腦霧|中醫 最近香港疫情已有下降的趨勢,由過往的幾萬宗,回落至每日三位數字的確診人數,不過亦有不少康復者仍有不同的新冠後遺症,當中除了咳嗽,痰多等上呼吸道症狀外,「腦霧」亦是一個常見的後遺症,它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就像走入迷霧中,看不清周遭的環境,產生混亂的思緒,若發...
李浩銘醫師
May 30,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