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如何治療情緒病
情緒病 |中醫 中醫在治療情緒病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常見的情緒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皆可歸類於中醫鬱證的範疇。鬱證是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脹,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阻為主症的疾病。中醫的鬱證有廣義的因於外邪、情志、飲食等致鬱;狹義則是因於情志而...
陳烈望醫師
Mar 30


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 |中醫 踝關節扭傷是臨床上常見的疾患,在中醫學中屬於「筋傷」範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根據受傷機制,臨床上可分為內翻型和外翻型,多因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所致,其中以內翻型損傷踝關節外側韌帶最為常見。依據韌帶損傷程度,可分為三型:韌帶扭傷、部分撕裂及完...
yufungcmc
Mar 30


針灸治療帕金森症病案一例
帕金森症 |中醫 帕金森症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疾病,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約為1%,是繼阿茲海默症後第二大常見的腦神經病變。本病於1817年由英國醫生James Parkinson發現及紀錄,醫學界對其發病成因仍未有明確的共識,目前認為其與遺傳、環境...
梁國軒醫師
Mar 30


補中益氣湯治療喉瘖一例
喉瘖 |中醫 喉瘖,是以聲音嘶啞為主要症狀的疾病,瘖同「喑」。在古文獻中,根據發病時間長短有「暴瘖」、「卒瘖」、「久瘖」等病名,還有「喑啞」、「聲嘶」等稱。本病可發於任何年齡,以長期用嗓者為甚。臨床上常伴有喉癢、乾澀微痛等症狀。...
周珈瑩醫師
Feb 27


周圍性面癱的治療
面癱 |中醫 周圍性面癱又稱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痺,是指莖乳突孔內神經急性非特異性炎症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主要症狀為一側面肌癱瘓,額紋消失或減退,眼瞼閉合無力,鼻唇溝變淺,口角流涎,鼓腮漏氣等。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質量。...
楊嘉雯醫師
Feb 27


丹毒診治病案分享
丹毒 |中醫 冬春之間,一男性長者因單側面頰紅腫疼痛數天,前來求診,曾服用消炎止痛藥和抗生素後症狀減輕,但停藥則發作。觸診示皮溫升高和輕微壓痛,同時症見患側頭痛和頜下淋巴結輕微腫痛,胃脹,大便調,納可。舌色暗紅,舌苔白膩,脈滑。 ...
張鳳翎醫師
Feb 27


五谷飲食養生
養生 |中醫 除了求醫治療外,平時亦可以飲食養生,養生食療為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飲食調配,來保健強身, 預防、治療疾病,或促進機體康復以及延緩衰老,在《素問.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可見進食適當食物能改...
陳婷欣醫師
Feb 27


癮疹
癮疹 |中醫 王某,女,58歲。2025年2月20日。 去年11月首次發作癮疹,今年春節又發。今月14日、17日癮疹復作,自訴較前為劇,愈後未幾又起。刻下周身皮膚起片狀丘疹,色紅(來診時疹塊已消退,病人以照片示出),疹塊灼熱,瘙癢難忍,自服過敏類西藥舒緩,畏風寒,輕微頭暈,...
朱雪怡醫師
Feb 27


眩暈的治療
眩暈 |中醫 眩暈是指頭暈目眩,甚天旋地轉或站立不穩,常伴隨耳鳴、惡心、嘔吐等症狀。眩暈的病因多屬虛、痰、瘀三大方面。 1、氣血不足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不足會導致頭目失養而引發眩暈。常見於年老體弱、體虛久病、過度勞累者。此類眩暈多表現為輕微頭暈,或有體...
許慧玲醫師
Feb 27


針灸治頭痛
頭痛 |中醫 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中醫認為,頭痛的發生與人體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當中以肝、脾、腎三臟的失調最為常見。通過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針灸穴位進行治療,結合推拿按摩、熱敷、穴位按摩等舒緩手法,達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可以有效地緩解頭痛。...
莫月園醫師
Feb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