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保健在於腎
養生|中醫 近日溫度下降,你的手腳容易冰凍嗎?會唔會凍到訓唔著? 足底有一腎經穴位-湧泉穴,位置在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後端連線的前1/3點,或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1.摩擦湧泉穴: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
岑可欣醫師
Dec 30, 2018


茶知識
養生|中醫 相信好多人都會飲過茶,茶其實都有好多學問,你又知唔知道平時飲慣既茶,究竟適唔適合你飲用呢? 有次聽病人講“我飲完鐵觀音會頭暈”。茶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紅茶、青茶(烏龍茶),視乎茶的發酵程度,綠茶、白茶、黃茶屬輕度發酵,性寒涼;紅茶、黑茶屬重度發酵,性溫;...
岑可欣醫師
Jun 30, 2018


輕輕鬆鬆到夏天
養生|中醫 初夏是夏季的第一個月,農曆四月,氣溫雖然開始回暖,但一陣大雨,一陣日曬,上蒸下濕,濕氣與熱邪相互結合,天氣還是忽冷忽熱,仍需要多加注意保暖,俗語所謂:「未食五月糉,寒衣不入櫳」,如果初夏準備不足,步入夏天時,暑溫挾濕,身體難免容易不適,例如胸悶身重、口乾苦不欲食...
邱筱雅醫師
Apr 29, 2018


春季養生
養生|中醫 春季,即從立春至立夏前的季節,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共六個節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天的氣候由寒轉暖,為陽氣升發、萬物初生之時,故春季養生著重於「生」,以順應春天陽氣升發的特點。 一. 起居調養...
陳琪明醫師
Feb 28, 2018


怎樣選擇對的音樂來養生?
養生|中醫 音樂是一種旋律,更是一種共同的語言,總是無分國界,直撼人心。很多人都知道音樂有陶醉性情、放鬆身心的功效,卻甚少知道音樂也有五行,善用五行音樂養生除了能調暢情志,使七情和諧,益壽延年,還有治病的功效。今天簡單介紹五音所對應之五臟及其養生治病的原理。...
李倩文醫師
Feb 28, 2018


穀雨養生
養生|中醫 2018年4月20日是穀雨節氣的來臨,穀雨是春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所謂“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味著寒潮天氣的結束,氣溫開始逐步上升。穀雨節氣後降雨開始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氣溫偏高,陰雨頻繁,此時人體相應會感到濕熱鬱結,濕氣重著,易傷脾胃,濕熱容易使人產生...
林珍妮醫師
Feb 28, 2018


春季袪濕食材
養生|中醫 春天氣候潮濕、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濕度大,故而身體也難逃濕氣的侵害。濕氣可令人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亦容易過敏等。濕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臥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yufungcmc
Feb 28, 2018


淺談氣功養生中之八段錦
養生|中醫 農曆年前後,很多家庭主婦因大掃除及預備賀年物品而加重了日常的體力勞動,如姿勢不當,很容易引起筋骨勞傷,如肩周炎或腰椎酸痛﹔加上春季潮濕多雨,肢體容易覺得困倦重墜,應注意多加強體質鍛鍊,進行帶氧運動,如氣功中的八段錦就是很好的運動。 背景...
邱筱雅醫師
Feb 28, 2018


淺談冬季之情志養生
養生|中醫 中醫養生學強調養生先養心,冬季日短夜長,天氣寒冷,主「藏」,「藏」在字面上一般可解釋如動物冬眠、鳥獸避寒、草木深藏泥土之下;而冬季養生中的「藏」,是指“養心”,主張“神藏於內”,人的精神狀態盡量收藏內歛,冬季天氣陰寒,容易令人有憂恐的情緒,多保持情緒平和樂觀、神...
邱筱雅醫師
Oct 30, 2017


秋燥上火點算好?
養生|中醫 秋高物燥,自然界易因乾燥易產生火種,在人的身體也同樣道理,一樣也有機會上火。但並非每人也易出現這情況,當中針對部分體質的人較容易出現秋燥的上火表現。 首先,我們先了解秋燥出現在身體時會有那些表現。例如:口乾、皮膚乾燥、乾咳、甚至流鼻血等。...
彭志强醫師
Sep 2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