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人潮熱病案
更年期 |中醫 病案:女,50歲,2025年7月26日初診。 患者今年5月及7月未有經至,素來經行腹痛劇烈,易怒,易患外感。近月每日潮熱汗出,日夜皆作,口乾口苦,胃納一般,腰酸。來診前數天忽患暑濕,予以甘露消毒丹等劑後,外症已除,潮熱汗出、口乾腰酸隨之減輕。然因胃納好轉,食量驟增,潮熱復重,前後投以柴胡溫膽湯、蒿芩清膽湯,皆是服時症緩,停藥復作。 8月21日改投養陰之劑,潮熱復增,每於下午3-4時而作,頭痛頭暈,口乾有痰,大便不暢。其後輾轉數診,直至去除一切陰柔滋膩之味,法從分消走泄。 9月18日覆診方見諸症緩解,汗出亦減。然又因家中勞心繁忙,出現腹脹納少,兩側尤脹,予以蒿芩溫膽湯合金鈴子散。藥後痛脹得瘥,潮熱逐減,夜間得安,舌紅已退,朱點減少,苔較前薄。 9月26日月經來潮,腹痛較前大減,訴此次經行不適為近年最輕,守方加減續治。 10月6日覆診潮熱汗出十退其八,餘無所苦,停藥觀察。 10月20日忽發紅疹,月經提前而至,經量過多,經痛如昔,然經淨後,諸症隨之消退,身復舒適。 11月3日隨訪,潮熱汗出少作,納可眠佳,囑其調暢情志,避免受寒。 ..
朱雪怡醫師
Oct 30


頭痛
頭痛|中醫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壓力過大又休息不足,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受頭痛困擾。而最近天氣轉涼及早晚溫差較大,亦是誘發頭痛的常見原因。 按病因來説,頭痛本身可分爲外感及内傷兩種。外感多為感染外邪及突發性,治療不當則易轉變至内傷頭痛。 外感中可再細分為風寒型、風熱型及風濕型,以上都可伴隨其他感冒症狀如流涕及咽部不適。而主要症狀上,風寒型可見頭部或連及項背緊痛、畏寒怕冷、得暖則緩,用藥以疏風散寒爲主,例如川芎及白芷;風熱型可見頭脹而痛、遇熱加重、口乾渴等,用藥以疏散風熱為主,例如桑葉及菊花;風濕型則見頭痛如裹、陰雨加重、脘腹脹悶等,用藥則以祛風勝濕爲主,例如羌活及防風等。 内傷頭痛則分爲痰濕型、瘀血阻絡型、氣血虧虛型及肝陽上亢型等。痰濕型則多伴隨頭昏身重、胸悶及脘腹脹悶等,用藥以化痰息風爲主,例如法半夏及天麻;瘀血阻絡型則多見頭部針刺痛、痛處固定、或曾有頭部外傷史,用藥以活血通竅爲主,例如川芎及丹參;氣血虧虛型多見神疲乏力及頭隱痛,用藥以補氣益血爲主,例如黃芪及黨參;肝陽上亢則多見頭脹痛、緊張時疼痛加劇、胸脅苦滿等,用藥以平肝息風爲主,例如天
黃頴芝醫師
Oct 30


秋冬皮膚調攝
養生|中醫 中醫認為“有諸內,必形於外”,皮膚是身體內部健康狀況的鏡子。秋冬季節的皮膚問題,如乾燥、瘙癢、脫屑、敏感等,根源在於外感燥邪,內耗陰血。因此,調攝的核心原則是 “內外兼治,滋陰潤燥”。 一、原因: 1. 外因:秋燥與冬寒 · 秋燥: 秋季主氣為“燥”,燥邪易損傷人體的津液,導致皮膚、口鼻、咽喉乾燥。 · 冬寒: 冬季主氣為“寒”,寒氣會使人體氣血凝滯,毛孔收縮,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皮膚失去濡養。 2. 內因:陰血耗傷 · 肺主皮毛: 肺通過宣發作用,將衛氣和津液輸布到體表,溫養和潤澤皮膚。燥邪最易傷肺,導致肺陰虧虛,皮膚失養。 · 肝藏血,腎藏精: 肝腎精血是滋養全身物質的根本。秋冬時節,若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會耗傷肝腎精血,導致血虛風燥,皮膚出現乾燥、瘙癢、甚至脫屑。 二、 內部調理 1. 飲食:多吃白色食物,如梨、銀耳、百合、山藥;多吃滋陰養血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花生、黑豆、桑葚;多喝滋補湯粥,如沙參玉竹老鴨湯、紅薯粥、小米粥。· 減少辛辣刺激、溫燥食物,如辣椒、花椒、生薑、大蒜、羊肉、韭菜等,少吃煎炸燒烤。 2.
林柏延醫師
Oct 30


銀翹散合三仁湯加味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中醫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的傳染性疾病,雖其常見於兒童,但成人亦可受感染。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發燒後 1至2 天,口腔可能會出現疼痛的瘡,初時呈細小的紅點和水疱,然後形成潰瘍。潰瘍通常出現在舌頭、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另外,手掌及腳掌,甚至臀部及/或生殖器亦會出現不痕癢及有時會帶有小水疱的紅疹。西醫現時並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只可用藥物治療症狀,以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但是,中醫其實是有方法治療的。 從中醫角度分析,手足口病初起發熱咽痛,是外感風熱的表現。風熱邪氣若不能及時從表汗出而解,則會伺機乘虛而入,內侵營血,導致紅瘡潰瘍,甚者更會出現高熱神昏,暈厥抽搐等邪熱內陷心包的症狀,即西醫的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及類小兒麻痺症癱瘓等嚴重併發症。中醫治療的方法就是使風熱邪氣從表而解,下文將以驗案的形式舉例說明。 莫男,4歲,14/9/2025初診。 與表哥玩耍後感染手足口病5天,初起曾發熱,現症見雙手足紅瘡水泡,無癢痛,舌尖紅瘡,張口不利,難以進食,胃納不佳,微咳無痰,無流涕
賴希浚醫師
Sep 29


痛風病案一則
痛風 |中醫 某女27歲 一診9/7/2025:左足拇趾疼痛一月餘,最終誤會是扭傷疼痛,曾外用跌打之法治之不效,上周前往醫院作檢查,驗血發現血尿酸上升及白細胞上升,西醫確診痛風,現症:左足拇趾疼痛仍舊,(初診未觀察與天氣有關,二診發現與陰雨天相關),納可,二便調。患者皮色紅暗,微腫,按壓疼痛明顯,納可, 二便調。lmp:30/6/2025,7日淨,量色正常,否認妊娠可能性及打算。檢查足底時已請姑娘陪同。 脈左細滑,右弦細滑但不甚。 舌尖紅苔白(微黃)膩 診斷:痛風,濕熱下注型 治法:利濕化熱,養陰通絡。 五藤飲4g 牡丹皮2g 赤芍1g 茵陳1g 滑石1g 黃柏0.8g土茯苓2g 生苡仁1.5g 川牛膝1.5g 萆薢1.5g 車前子1g 威靈仙1.5g 絡石藤1.5g 蒼術1.5g 陳皮1.2g 佛手2g。3日,6劑。 二診:12/7/2025: 藥後疼痛部位明顯減輕,患者描述觀察到與天氣潮濕陰雨天加重疼痛,納可,二便調,大便藥後更加順暢。眠可,神可。 已建議患者帶回驗血報告 五藤飲6g 牡丹皮2g 赤芍1g 茵陳1g 滑石1g 黃柏0.
馬文輝醫師
Sep 29


髂腰肌綜合症 - 跑者的隱形痛點
髂腰肌綜合症 |中醫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難以與朋友相約運動,而跑步,便成了一項最容易入門的運動方式。只需一雙跑鞋,隨時都能出發,不僅鍛鍊體魄,更能釋放壓力。然而,未經系統訓練的跑者,往往在長時間運動後,出現腰部、臀部或大腿部位的疼痛不適,其中「髂腰肌綜合症」正是跑者族群中常見的問題之一。 髂腰肌,堪稱腰臀之間的「動力核心」,由腰大肌、腰小肌與髂肌共同組成,連結腰椎、骨盆與股骨。這組肌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負責控制髖部的多方向動作,無論是抬腿、跨步、旋轉,都離不開它的協調運作。而髂腰肌綜合症的好發族群,主要包括: · 需要頻繁髖部屈伸的運動愛好者,如馬拉松跑者、田徑選手或三項鐵人,因長期高強度使用而導致肌肉勞損; · 芭蕾舞者,因經常進行髖部外轉與快速動作,也容易引發髂腰肌緊繃; · 久坐辦公的上班族,因髂腰肌長時間處於縮短狀態,逐漸變得僵硬無力; · 曾接受髖部手術或受過外傷的人,同樣屬於高風險族群。 當髂腰肌使用過度或過於緊繃時,可能引發從大腿內側延伸至髖部前側的深層疼痛,並使屈髖能力下降。患者會發現自己上樓梯時大腿使不上力
蔡景潤醫師
Sep 29


防治秋燥湯水食療
養生|中醫 秋天將近,本文簡介防治秋燥的湯水食療。 秋天主氣為「燥」,而「燥勝則乾」易傷人體津液(人體一切水液),引致口乾、鼻乾、周身乾等症。秋燥可以分為溫燥與涼燥兩類。故名思義,一者偏溫,一者偏涼。溫燥常見於初秋,涼燥常見於深秋。兩者皆可出現發熱惡寒、頭痛、咳嗽、口鼻咽乾、口渴、苔乾等症。但溫燥常見渴喜飲冷、可伴心煩,少汗,或有少量黃白痰,舌偏紅,苔薄白或黃而乾。涼燥常見渴多喜飲熱,無汗,或有少量較清稀白痰,舌淡紅,苔薄白而乾。 以下介紹兩款湯水。 溫燥食療湯水:百合防風龍脷葉雪梨湯。 2人份量材料:百合1兩(約30克)/鮮品1-2個更佳、防風1兩(約30克)、龍脷葉1兩(約30克)/鮮品1兩半(約50克)、新鮮雪梨1-2個。 做法: 1.將全部材料洗淨,雪梨去蒂、去芯、切塊,如要加入瘦肉,須先汆水。 2.鍋內放入1,000毫升水,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1個小時,即可食用。 涼燥食療湯水:核桃蟲草花防風南北杏湯。 2人份量材料: 核桃1兩(約30克)、蟲草花1兩(約30克)/鮮品1兩半(約50克)、防風1兩(約30克
劉凱儉醫師
Sep 29


鼻敏感病案分享
鼻敏感 |中醫 香港的過敏性疾病一直都有不少人有,而其中鼻敏感的好發率也很高。鼻敏感的主要症狀為反覆流鼻涕、鼻塞、打噴嚏,一直困擾不少香港人。而中醫治療鼻敏感的療效是不錯的,以下為筆者近期治療過的一位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男,14歲, 鼻敏感5年史, 就診當天發作加重, 通常在早上、天氣轉變時甚,現流清鼻涕,鼻塞,打噴嚏,伴有納可,大便調。舌紅, 苔白厚稍黃,有裂紋。脈沉滑。 肺主皮毛,肺氣不足,衛表不固,早上或天氣轉變時風邪容易乘虛而入,外襲肺部,肺通竅於鼻,因此容易流鼻涕,鼻塞,打噴嚏。肺能通調水道,肺氣不足,則聚液成痰濕,痰濕有少許化熱,則可見苔白厚稍黃,所以,中醫辨證為風邪犯肺,濕熱阻竅,肺氣不足。 治療原則為疏風通竅,清熱利濕,補肺固表,處方以玉屏風散補肺固表,合蒼耳散疏風通竅,加入石菖蒲、佩蘭芳香通竅、清熱化濕。如果病人發作明顯時為風重,則蒼耳散加大用量;如發作不明顯時則固本培元,增強肺氣,以求根治,加大玉屏風散用量來補肺固表。前後加減治療兩個月後,病人鼻敏感症狀已大減,最近1個星期早上只發作1次,發作時只是鼻塞,無流鼻涕、打噴嚏
方浩原醫師
Sep 29


帶狀皰疹病案分享
帶狀皰疹 |中醫 早前,有一個伯伯因新冠肺炎求診中醫,咳嗽痊癒了。有一次得知我們公司可以進行視像診症,就請我幫他女兒看病。他女兒是一個居住在英國的中年婦女,近日因為帶狀皰疹所引致的頭部劇痛,求診中醫。 帶狀皰疹,俗稱「生蛇」。皰疹的皮膚表現,一般有紅斑、丘疹、水皰。而且水皰會沿著神經分布,好像一條帶,就叫帶狀皰疹。在古代,中醫看見多數在腰部發生,水皰又好像一條蛇,所以病名改為「蛇串瘡」或「纏腰火丹」。帶狀皰疹除了水皰、皮膚疼痛,還有乏力、發熱、胃口差等全身症狀。 西醫角度,帶狀皰疹就是病毒感染,誘因可能是免疫力低、勞累、感染、腫瘤等。中醫角度,病因就是肝火、濕熱、氣滯、瘀血、氣血虛弱、情緒等誘發。在此就簡單帶過,因為成因都比較複雜。而且帶狀皰疹還有不同形態,身體不同位置都可以發生,還有併發症等等。 西醫治療,一般就是「抗病毒、消炎止痛」。今次分享的病案,就是一個大約四十歲的女人,在英國出現帶狀皰疹,求診西醫,服用西藥和外用藥膏,仍然覺得頭痛。主要症狀有頭皮水皰疼痛,劇痛影響睡眠,口乾,飲水多,但不解渴,舌紅,苔黃膩。還有一個症狀是覺得身體內寒冷,
張裕源醫師
Sep 29


失眠醫案分享
失眠|中醫 T女士,32歲 2025.8月 主訴:睡眠障礙1年餘 現病史: 近一年來睡眠障礙,身體疲憊但難以入睡,3-4點才能入睡,且睡眠淺,多夢。伴月經量少,僅來一天即止,週期28天,經期腹痛,頭暈,腹涼,慾望降低,白帶正常。頭髮油膩。 刻診: 無怕冷熱。出汗正常。口乾,癢,飲不多。胃口比較好,腹可。大便2-3天一次,大便乾結。小便正常。 查體: 手可。眼瞼淡紅。腹硬滿。舌淡暗紅嫩,苔薄白。脈軟弦芤,左關弦,雙尺不足。右寸數,寸下澀,關脹。 既往: 曾行子宮肌瘤切除術;過敏性紫癜病史。 辨證分析: 此患者以睡眠障礙就診。脈診總體脈 軟弦芤 ,軟芤表示患者總體津血不足,而弦則為肝鬱或肝火,雙尺不足也屬於虛證,同時患者月經量少,1天即止可證實。診脈時,發現患者 右寸獨有急促感寸下澀,考慮有咽炎 ,問患者是否容易咽乾痛咽癢,應驗,屬於肺有伏熱。同時 右關脹 ,患者 腹診硬滿,大便乾結,胃腸有積滯 。故患者總體屬於: 第一虛證,津血不足,需要補血; 第二胃腸有積滯,需要降瀉,但患者津血不足,不可大黃攻伐; 第三肺有伏熱。 基於以上:處
廖騰炬醫師
Sep 29





